青蛙是蛙科、侧褶蛙属小型两栖动物,学名黑斑侧褶蛙,别称蛤蟆、田鸡、黑斑蛙等,全国各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在水田、池塘、沟渠等附近,已列入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一、物种论述
界 | 动物界 | 门 | 脊索动物门 | 纲 | 两栖纲 |
目 | 无尾目 | 科 | 蛙科 | 属 | 侧褶蛙属 |
种 | 黑斑侧褶蛙 | 别称 | 蛤蟆、田鸡、黑斑蛙、蛙子、坐鱼 |
青蛙一般是指黑斑侧褶蛙,别称蛤蟆、田鸡、黑斑蛙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两栖纲、无尾目、蛙科、侧褶蛙属小型两栖动物,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水田、池塘、沟渠等附近。
二、呼吸器官
青蛙是两栖动物,从卵到成蛙要经历卵期、蝌蚪期、幼蛙期、成蛙期四个阶段;其中幼体(蝌蚪)生活在水中,头部两侧生有外鳃,有呼吸功能;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,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,主要用肺呼吸,皮肤也能辅助呼吸,值得注意的是成蛙长时间在水中会被淹死,原因是成蛙在水中无法呼吸。
三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青蛙是两栖动物,常栖息在水田、池塘、湖泽、水沟、溪河等静水或缓流水附近,善于跳跃和游泳,受惊时能连续跳跃多次直至进入水中,并潜入深水或躲藏在水生植物中。
2、食性:青蛙是肉食动物,主要以直翅目、膜翅目、蜻蜓目、鞘翅目等昆虫为食,也捕食双翅目、脉翅目、半翅目等昆虫及其他小动物,对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3、繁殖:青蛙是卵生动物,繁殖期在四月中下旬,具体时间因地理分布不同而不同,雌蛙一年只产卵一次,每次产卵3000~6000粒,卵在体外完成受精,水温20℃时3~4天孵化出膜。
四、生存技能
1、捕虫能手:青蛙是肉食性动物,主要以鳞翅目、直翅目、膜翅目、鞘翅目等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,一天就能吃五十到两百只害虫,每年至少能捕食一万五千只害虫。
2、善于跳跃:青蛙的后腿非常发达,跳跃能力虽然比不上跳蚤、蝗虫、沫蝉等昆虫,但同样非常出色,跳跃时高度可达青蛙自身体长的十几倍,最高可达青蛙自身体长的二十倍。
3、伪装专家:青蛙是伪装专家,除肚皮是白色的外,头部、背部都呈黄绿色且有黑褐色斑纹,在草丛中时很难被发现,高超的伪装不但有利于捕食,还能保护自己不被天敌发现。
五、发育过程
1、卵期:青蛙是雌雄异体动物,卵生,产卵时成蛙在浅水区“抱对”,“抱对”后雌蛙向水中排卵,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,卵在水中完成受精,约4~5天后发育成蝌蚪。
2、蝌蚪:蝌蚪是青蛙的幼体,早期的蝌蚪外形似鱼类,在水中生活,以尾游泳,用鳃进行呼吸,发育到一定时期后长出四肢,最后尾部萎缩并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蛙。
3、幼蛙:蝌蚪经2~3个月变态成幼蛙,幼蛙的尾部逐渐消失,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登陆活动,食性从杂食性转变成以直翅目、膜翅目、蜻蜓目、鞘翅目等昆虫及其他小动物为食。
4、成蛙: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,也能生活在陆地上,主要用肺呼吸,但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,常栖息在河流、池塘、稻田等处,喜欢在水边草丛中活动,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苏ICP备17044731号-1